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推动淄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答复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16035
建议人: 张学等11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水利局
答复时间: 2022-08-1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淄博市水利局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第16035号建议的答复

 

张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推动淄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做好全市现代水网规划顶层设计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根据省现代水网规划完成了《淄博市现代水网规划》,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主线,以骨干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湖泊水库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构建“两轴三区、四纵五横、七库多线”的淄博现代水网总格局。“两轴三区”,“两轴”是指引黄、引江轴和沂河轴;“三区”是指北区、中区、南区。“两轴三区”是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骨架。“四纵五横”,“四纵”是指孝妇河、东猪龙河、乌河、淄河4条纵向骨干河道;“五横”是指小清河、北支新河、大寨沟、支脉河、沂河5条横向骨干河道,“四纵五横”是全市防洪排涝的主动脉。“七库多线”,“七库”是指太河、田庄、萌山、大芦湖、新城、红旗、石马等7座大中型水库,“多线”是指客水入张店、临淄、淄川、博山等引调水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二期淄博市配套工程。“七库多线”是全市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的主节点。

二、明确细化了主要任务

1.优化水资源配置网。统筹考虑水资源科学配置,针对性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加快建立高效输水、排水、节水工程体系,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坚决遏制违规取水用水,大幅减少粗放用水。深入推进“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强化多水源联合调度、水资源战略储备,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高供水系统可靠性,增强特大干旱、持续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积极融入省级水网,推进一批水库增容和引调水工程建设,形成“北引、南蓄、中通”的淄博市水资源配置体系布局。

2.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网。按照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畅通骨干河流洪水通道,遵循洪水发生和演进规律,发挥防洪控制性枢纽对流域洪水的综合调控和联合调度作用。聚焦防汛薄弱环节,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强化河道综合治理。实施沂河、淄河、小清河、孝妇河、杏花河、预备河、乌河、东猪龙河、涝淄河、大寨沟、胜利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实施病险水闸、水库塘坝除险加固,保障水库安全运行;推进淄川、博山、沂源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和重点水系调蓄建筑物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3.强化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网。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遵循,以生态水系建设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力度,构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着力建设“生态淄博”,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实施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

4.打造智慧水利管理平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数字水利发展总要求,以信息动能推动水利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驱动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水利管理深度融合,以水利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为支撑,以水利实体数字化为核心,以政府治理和惠民服务智慧化应用为重点,提升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慧水利管理平台。

5.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深度节水控水,健全节水机制,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扎实推进2022年现代水网项目建设

今年共谋划实施现代水网建设项目33项,总投资47.8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32亿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15.4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72.47%。其中,11项供水保障工程开工10项,完成投资7.02亿元;14项防洪提升工程开工12项,完成投资7.18亿元;7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9亿元;1项数字水利项目,平台框架搭建已经完成,完成年度投资500万元。

 

 

                              淄博市水利局

2022年8月12日

一、加快构建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推进实施“防洪水、排涝水”重点提升工程,加快骨干河道及重要支流、山洪沟、乡村河道的综合治理,推进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和塘坝的除险加固,确保骨干河道达到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山洪灾害重点区域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更加完善。 二、加快构建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建设。通过“抓节水、引客水、蓄雨水、用中水”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客水资源,加快引黄、引江客水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利用雨洪水,积极拦蓄雨洪水资源,提高地表水拦蓄利用能力;推广使用再生水,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三、加快构建完善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推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滩区治理、水土保持等工程,统筹实施河道治理、水量保障、水生态保护、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加大地下水压采和回灌补源力度,加强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推进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落实河湖岸线用途管控措施,实现美丽河湖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