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个锚定,筑牢防汛抗旱坚实防线——2024年淄博市防汛抗旱工作综述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61322H/2024-5489393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27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水利局 |
今年以来,先旱后涝、旱涝急转、降雨极端性特征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压实责任、科学调度,成功应对6月份严峻旱情、15次大范围强降雨和台风影响过程,全市157座小型水库、329座塘坝、595个山洪村无一出险,成功捍卫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坚固防线。
一是锚定指挥体系调整,夯实责任担当。
根据省市防指要求和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市水利局迅速与市应急管理局对接沟通,第一时间厘清职责,调整防指机构设置,全面接管市防指日常工作。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在6月10日前全部调整到位,形成水利管“防”、应急管“救”,全市上下联动的防汛抗旱工作格局。
市水利局成立了2024年水利防汛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通联保障等8个工作组,全面承接市防办工作,汛期每周召开一次专班工作例会,分析研判防汛形势,部署落实具体措施。
落实防汛抗旱包保责任制,明确市、县(区)、镇办三级防汛行政责任人,公布全市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防汛责任人,全面夯实防汛防台风责任制基础,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统筹做好值班工作,规范值班的工作流程和内容,明确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流程和相关内容,保障信息传达的敏锐性、时效性。
二是锚定汛前备防准备,坚持预字当先。
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汛前修订了市级骨干河道和大中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及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编制水库、河道、山洪村等各类防洪预案1105个。此外,市防指落实防洪预练演练,打有准备之仗。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抢险等各类演练23次,参与人数859人次,为防汛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6月4日,开展2024年度水旱灾害防御桌面推演,全面检验各级防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水利系统水旱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7月5日,在太河水库举行防汛抢险实战演练。市太河水库防汛常备队、蓝天救援队、太河镇医疗救护队等7支队伍150人参加演练,以实装、实地、实训为背景,检验抢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执行力,为防汛度汛工作提供经验积累。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市防指坚持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完善预案、预演与保障人力、物力两手发力,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牢牢掌握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锚定防汛物资和应急队伍,打牢防汛基础。
充足的设备物料是保障防汛抗旱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市防指第一时间开展防汛抗旱物料汛前储备和更新补充,切实保障防大汛抢大险需求。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社会号料等多种方式,全市各级共储备防御物资2700余万元,在大中型水库、易出险的河道重点部位提前预置抢险物料和机械设备。
同时,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组建基层防汛应急常备队伍共31支1541人,依托驻地水利施工企业力量,组建水利行业防汛应急专业施工队伍21支,落实专业技术施工人员757人,为险情初期处置和技术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专家队伍保障,成立由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专家和勘测设计单位组成的技术支撑组,全市落实专家102名。定期开展会商分析,商讨应急抢险方案和措施,并视防洪抢险需要赶赴现场查看险情,协助开展险情应急处置工作,为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四是锚定防洪隐患排查,强化风险管控。
针对防汛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汛前防洪隐患全面检查。3月份,在全市开展汛前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对水库、堤防、在建水利工程及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问题364个。5月份,成立25个市级检查组,对全市山洪灾害防御村、小水库、塘坝进行全覆盖检查,检查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及小水库、塘坝安全度汛等方面情况,共督导整改各类问题275个。7月份,抓住台风“格美”过后的降雨间歇期,组织各区县和市防指成员单位针对水利工程高水位运行、道路边坡、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增加等因素,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56个。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整改各类问题573个。做到随查随改、立查立改、台账管理、动态清零。
落实防洪风险点管控。极端天气过程,突出抓好我市山洪灾害防御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城乡低洼易涝区安全防范工作。全面落实“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责任和措施,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五是锚定精准监测预警,完善叫应机制。
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河湖库水情变化,盯紧水情雨情工情。水利部门推进预警能力建设,在淄川、博山、沂源三区县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升级改造雨量水位站、视频监控等站点。气象部门加密短临监测预警,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水文部门精准开展水文施测,完整监测暴雨洪水过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6月份淄博市持续高温少雨,全市累计降雨53.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全市157座小型水库中有32座水位接近或达到死水位甚至干涸,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47条河道中,有29条支流干涸或断流,农田最大受旱面积达到31.19万亩。7月,淄博市经历旱涝急转,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432.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32%,为1952年有水文资料记录以来月降水量第二大值。
面对旱涝急转的严峻形势,市防指建立高效信息传递渠道,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叫应机制。更新全市157座小型水库、595个山洪灾害防御村、329座塘坝、89处水闸防汛责任人信息,完善责任人《应急响应工作任务方案》。市水旱灾害防御平台新增“一键叫醒”及“打卡签到”功能,应急响应启动后,平台自动生成预警内容、匹配叫应对象、发送预警信息、进行电话语音预警,预警对象收到预警后,立即采取措施,并通过手机app进行反馈回应,形成叫应闭环。平台实时监控责任人位置及反馈信息,有效确保全市1929名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针对城市社区和山洪村等多种叫应场景,综合运用平台智慧化叫应新手段和微信群、应急广播、大喇叭喊话、敲打铜锣等“土办法”,畅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实现风险预警信息及时直达受影响区域人员。
六是锚定水利工程运行,确保调度科学。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防洪抗旱体系的重要基石。今年,市水利系统盯紧工程调度运行,守牢防汛抗旱工作的支撑,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
针对6月份旱情,提前制定《2024年全市城镇供水应急保障方案》,实施供水调度令制度,统筹配置黄河长江客水和当地水。采取定时供水、应急打井、就近接引、包户送水等方式解决了群众临时性吃水困难问题。各区县因地制宜通过引黄河水、新打机井,从水库、塘坝、河道抽水等措施保障抗旱浇灌需求,有力有效应对今年旱情。
汛期,统筹运用河道及堤防、水库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共同发力,科学、精细调控洪水。共下达调度指令15次,科学调度太河、田庄、萌山等大中型水库提前泄洪,留足调蓄库容。严密监测小型水库溢洪情况和胜利河入清闸等新建工程运行情况。做好桓台县境内3座强排泵站启用准备,防止小清河发生顶托。针对支脉河、淄河、沂河、孝妇河等跨区跨市河道,密切对接相关市县加强联防联控。
当前我市已转入非汛期,但防汛抗旱工作任重道远。淄博市将继续做好雨情、水情、旱情的预报、预测、预警,深入研判后汛期风险,高度警惕秋汛,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汛后蓄水工作,全力守护河湖安澜,全方位保障用水安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