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常见 隐患 | 1.土石坝 1)防洪能力不足,防洪标准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2)大坝稳定不够,坝体单薄,变形裂缝,护坡缺失; 3)大坝渗流隐患,下游坡出逸点高,散浸、管涌、流土; 4)溢洪道结构破损,冲刷破坏,消能不足,与坝体结合部渗漏,边墙高度不够,出口冲刷坝脚; 5)放水涵老化破损,穿坝涵管接触渗漏; 6)闸门、启闭机及电气设备老化失修,螺杆变形; 7)通信、供电、交通条件及管理用房等设施欠缺; 8)坝面杂草丛生,存在白蚁危害等。 2.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 混凝土老化、结构变形位移、扬压力增大和拱座稳定 |
三、安全管理 |
14 | 安全 鉴定 | 1)大坝安全鉴定是水库管理基本制度之一,是全面掌握大坝安全状况的基本手段; 2)鉴定周期:首次鉴定在蓄水验收或投入使用后5年内进行,以后每6-10年鉴定一次;坝高15米以下小(2)型水库,在蓄水验收或投入使用后每10年开展一次;运行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事故或重大异常后,及时组织专门鉴定; 3)基本程序。包括安全评价、技术审查、意见审定三个基本程序;安全评价由主管部门或管理单位委托专业单位承担;县级以上水行政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并审定意见 |
|
|
|
14 | 安全 鉴定 | 4)工作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运行管理、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安全、抗震安全、金属结构安全等,坝高15米以下小(2)型水库评价内容可适当简化; 5)安全分类。通过鉴定将大坝安全状况分为一类坝、二类坝、三类坝;一类坝是安全大坝,二类坝存在隐患,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加剧;三类坝不安全,需要采取除险加固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
15 | 隐患 治理 | 1)对鉴定或督查指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2)制定除险加固或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3)隐患消除前采取降低库水位等控制运用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
16 | 防汛 抢险 | 1)加强检查观测,及早发现险情,做到抢早抢小; 2)做好物资储备,落实抢险队伍; 3)加强水雨情监测,正确研判险情,合理制订抢险方案; 4)加强联防联控,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掌握险情报告、工程抢险、人员转移等要求 |
17 | 应急 管理 | 1)制定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并审查备案; 2)通过桌面推演、实战演习等开展应急演练; 3)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开展工程抢险,组织人员转移 |
四、安全保障 |
18 | 度汛 安全 | 1)鉴定或督查指出的重大工程安全隐患情况; 2)除险加固、水毁修复,隐患整改方案包括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 3)工程缺陷的处置,闸门、启闭机、备用电源等准备; 4)隐患消除前的控制运用和应急预案情况; 5)对符合降等或报废条件的提出相应建议 |
19 | 管理 保障 | 1)巡查管护人员、经费、物资、设备等管理能力; 2)闸门与启闭机、防汛道路、通信、电力等保障条件; 3)水雨情测报、调度运用方案和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等重要环节 |
20 | 防汛 准备 | 1)防汛物资储备,抢险队伍落实,应急演练; 2)泄洪警报设施和机制,溢洪道泄洪障碍清除; 3)库区违规占用和危害大坝安全与防汛的活动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