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妇河

发布日期:2018-08-01 09:50:30 浏览次数: 字体:[ ]

概况

编辑
孝妇河古称泷水,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岱庄东北峪,蜿蜒西流,至博山城南神头转而北流,至淄川城南,蟠阳河东来注入。
蟠阳河发源于淄川区东南薛家峪东南,西北流由右岸注入孝妇河。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141.1平方公里。
孝妇河又北流,至淄博市张店区河崖头西,范阳河南来注入。范阳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大峪口,北流由左岸注入孝妇河,河长46公里,流域面积344.4平方公里。
孝妇河折而西北流,至邹平吕庄闸分为两股:一股是1951年开挖的胜利河,北流入小清河;另一股为老河道,东北流,在邹平焦家桥折向东流,在桓台周家东穿过麻大湖,又东流,于博兴县傅家桥东过义和闸入小清河。孝妇河长135.9公里,流域面积17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8/1000。
孝妇河古时有孝水、笼水、陇水泷水袁水各名。发源于博山区凤凰山南麓的灵泉庙。其源清澄静沏,可鉴毛发。
据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淄川县志》记载,“孝妇河,在(淄川)县治西门外,其源出孝妇乡颜神镇南三里。永乐间割为益都县所属。有妇颜文姜事姑孝,逾险汲泉,必得甘水,以供姑嗜。一旦,忽泉涌于室,遂成河,因名孝感。泉合泷萌二水,北经长山新城县界,流入小清河。国朝嘉靖间巡按山东御史熊荣诗‘孝妇河名自古今,源流一派更洪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笼水古名孝水。齐孝妇颜文姜事姑至孝,远道汲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非意相供,值姜不在,私入姜室,去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田宅,故俗亦呼为笼水。”
水经注》载:“陇水南出长城中,又作泷水。”宋熙宁六年《增修孝妇庙碑》载:“目其地曰颜神,水曰孝水。 ” 由此可见,宋代已名为孝水,后又演变为孝妇河了。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博山乡土志》载:“陇水泷水自昔无定。后人好异,独喜缉笼之说。
袁水古有是名,取义不可考。”河名诸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今人均呼为孝妇河。” 淄博市的河流, 除淄河外,孝妇河是第二条大河。该河全长117公里。
流经永济桥受支离、柳林二泉水北流,东合范河再北受沙沟河、倒流河、石臼河诸水,入淄川区境,会般水经长山、邹平、桓台,入小清河合流东北入海。
建国前,河床淤塞。每值雨季,洪水为患;建国后,区人民政府拨款石砌河岸,河床展宽加深,人民群众不再以水灾为苦。
现孝妇河畔岸柳成行,游人如织,景色宜人。 孝妇河以有传奇式美丽的传说吸引着游人。自古至今,诗人名士吟颂它的诗句仍脍炙入口。
孝妇河是博山八景之一,素有“孝水澄清遗妇泽”的诗句赞誉。
孝妇河。源头为神头泉群。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是岳阳河,发源于城东南石灰岩低山丘陵区,全长14.8公里。
流向自东而西,在石炭坞以东河道长年干涸;二是白杨河、发源于城西南禹王山北麓,流经岭西樵岭前白杨河至神头与岳阳河共同汇入孝妇河,全长14.5公里。
孝妇河亦名陇水泷水,汇大洪泉、白杨河,岳阳河之水,从神头流向东北纳范河、羊栏河、石沟河倒流河水至大海眼东北出界,入淄川,经张店、周村、邹平、博兴注马踏湖小清河,全长117公里。
此河过去接受博山城区诸泉水,长流不断,四季澄清;近十几年来,由于地下水被大量开采,泉水断流,代之以工业废水。它的另一支流范阳河,在博山为一独立小河, 有两条分支;一支发源于大峪口,流向东北,流经博山长度7公里,流域面积23平方公里; 一支发源于山王庄以南3华里处的分水岭上,流向正北,流经博山2.4公里,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
两支分别汇入萌山水库,至张店区马尚西北汇入孝妇河。孝妇河在博山全部流域面积为246平方公里。
孝妇河古称袁水陇水。孝妇河干流源起博山区神头大洪泉、灵泉、雪浪泉,上有岳阳、白杨二支流。岳阳河发源于博山区岳庄东大崖顶西麓,至神头长14.8公里。白杨河源起博山区禹王山北麓,至神头汇合岳阳河为孝妇河干流,长14.5公里。
孝妇河北流穿博山、淄川、张店区,在周村区袁庄西入邹平县境,在吕庄闸分两股。一股是1951年开挖的胜利河,北入小清河,另一股为老河道,流向东北,在邹平县绳村东入桓台县,穿麻大湖在博兴县付家桥东过义和闸入小清河。自岳阳河源至入小清河口长135.9公里,流域面积1733平方公里。
河宽博山段20-30米,淄川、周村段100米左右,桓台段约50米。行洪能力上游211立方米每秒,中游500-700立方米每秒,桓台段仅为60立方米每秒。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部分矿坑水。是博山最有名的河。
灵泉灵泉
建国后,筑堤防两段共长78公里:一段自张店区马尚铁路桥至周村区袁家村西,左右岸堤防长30公里;另一段是邹平县绳村至麻大湖段,长48公里。共修建护岸工程14段,计长34公里。其中主要有博山城区八陡镇至掩地村,长14公里,两岸均为浆砌石挡土墙式岸墙,高3米左右。1958-1972年,在孝妇干流先后建拦河闸坝8座,蓄水发展灌溉。为加大孝妇河行洪能力和解决上、中游大,下游小的矛盾,开辟了胜利河、桓台县孝妇河一支流、三支流及人字河等分洪工程。在孝妇河流域上游先后兴建萌山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6座,总控制流域面积473平方公里,总库容9709万立方米。其中一级支流范阳河上的萌山水库总库容8201万立方米。
孝妇河孝妇河
孝妇河孝妇河

传说

编辑
据《齐乘》记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镇孝妇祠下。”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博山八陡村有个颜氏妇女出嫁的那天丈夫突然暴病死亡。婆母硬说颜氏女是“扫帚星”,妨死了丈夫,从此颜氏女便天天受着婆母的虐待,每天让她到十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为了不让颜氏女途中休息,婆母特意找人做了两只尖底水筒,颜氏女对婆母总是逆来顺受,百般的孝顺,据说颜氏女的至孝感动了神仙。一天,在颜氏女挑水回村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老人用他那龙头拐杖在石板上敲了两下,路上立刻出现了两个石坑,正好放下两只尖底水筒,从此,颜氏女挑水可以休息了。过了些日子。颜氏女又遇上了老人,老人对颜氏女的孝顺称赞了一番,然后拿出一条马鞭子,让她带回家,把鞭子系在水瓮里,水少了,只要提一提鞭子,水就会涨上来。颜氏女回家一试果然很灵,从此也就不再受挑水的痛苦了。婆母见颜氏女不再去挑水。但天天甜水不断。心里很奇怪,于是心生一计。便把颜氏叫到身边说:“你嫁到我家来三年多了,也没有回一趟娘家,现天给你两天假,回去看看你娘吧”。颜氏女听了很高兴,临走时问婆婆:“娘,还带点活吗?”婆婆假惺惺地说:“活不多,今天去,明天来,七双袜子,八双鞋”。尽管如此,颜氏女还是欣然领受了。颜氏女回到娘家,母女俩抱在一起一边哭,一边诉说离别之情。第二天,就要回家了,活还没有做呢。于是请来了七姑八姨,三婶四嫂,不多时做完了七双袜子八双鞋。颜氏女带上做好的鞋袜赶忙回婆家去了。刚走到村头。就听村里人声嘈杂,乱成一片。出什么事了,颜氏女赶往家里跑,啊!村子里大街小巷洪水滚流。颜氏女回家一看。婆母手里拿着那支马鞭子,早已淹死在水瓮边,看到这种情景颜氏女连忙举起鞭子向北一指。洪水立即滚滚向北流去,流成了一条河,这就是孝妇河。 [1] 

河畔名士

编辑
孝妇河两岸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丰满的地方,于文学而言更是如此。名士应该是知名人士吧。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3个:蒲松龄王渔洋赵执信。同为文学大家,3人一生遭际却各不相同,戏剧人生,留在孝水河畔士子身上的注脚深值玩味。
王士祯(1634-1711年):字子真,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县(今桓台)人,官至尚书。其为清初最著名的诗人,倡“神韵”之说,主持诗坛五十年。
王士祯王士祯
蒲松龄蒲松龄
据说,康熙问陈廷敬张英等四位大学士“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众皆推士祯。然而王士祯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颇多争议。有说他是清初诗文集大成者,也有人说他是“治世升平”之音。纪晓岚说;“渔洋以清空缥缈之音,变易天下耳目”。可他又说:“其实亦仍从七子旧派神明运化而出之”。不管如何,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应之。
蒲松龄(1640-1715)和王渔洋是同时代的人,人生悲喜却是别如天壤。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一生不第,在王村镇西埔村毕家教私塾,南游为幕宾。也许是平淡潦倒的境遇使然。仅成孤愤之书。
孙廷铨孙廷铨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算来是前两者的晚辈。才高者往往傲物,纵有大志,却最是眼高手低,握笔的手却难经略官场。赵执信便是如此,据说其孩童时,辄以奇语惊乡里长老。一代帝师的孙廷铨晚年归故里,曾赞叹:远必成大器也。
少年得志的赵执信殿试二甲进士。为王渔洋陈维崧等器重,一时京华名流竞相结交。可他就犯了文人的毛病,耻于依附。终于因为观看《长生殿》被弹劾。于28岁风华正茂时给罢了官。此后其游历苏杭,关心国计民生,诗风大变,终成为一个迥异于当时文坛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作为晚辈的赵执信,对“神韵”说就不太认同,曾说其“诗中无人”的话。据说其著书《谈龙录》,就是为了和王渔洋争鸣。就文学史地位而言,远没有蒲松龄一卷《聊斋志异》知名。
蒲松龄并不能比这两人。十年寒窗又十年寒窗,功名终成了他皓首银须的垂暮长叹。一腔悲愤与凄凉渐渐填满成皱纹雕刻的沧桑。仕途无望才使他把目光转想了黎民百姓。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诗词在唐宋达到高峰之后,确实让后人有了“开辟真难为”的尴尬局面。文化的发展是不停顿的。元明戏曲传奇便是一种进步,但终脱不了韵律的窠臼。真正的媾变应该在清朝开始。尽管王渔洋统治诗坛半个世纪之久,诗歌终于不能在文人的手里再次兴盛,即便是后来袁枚的性灵思潮,龚自珍的开放呐喊也是如此。神韵之说却到也成为了诗体韵文一曲无奈的挽歌。
雍正乾隆朝,文学艺术是一个俗化的过程。这种氛围以及文艺形式更迭的规律,是《聊斋志异》产生的客观。蒲松龄先生一生贫艰,转而搜神猎奇。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了著书上。这仅成的孤愤之书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恐怕是老先生当时所想不到的。
还是王国维先生说得好: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也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聊斋志异》一书闪耀着伟大的人文之光。其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等观念,无不包含着未来社会的文化基因。一段历史的逐渐湮没,而一种新文学形式发展壮大,在孝妇河畔的两位名士身上很戏剧化地契合了。
此外,孝妇河畔还诞生了唐梦赉孙廷铨蒋洗凡等一大批名人志士,就连宋朝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也跟孝妇河有一段不解之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